轉(zhuǎn)眼2013年已過大半,F(xiàn)如今幾乎每個車企都推出了其新能源汽車。一時間,新能源汽車的熱度再次上升,新能源汽車作為“未來動力”的代表儼然已經(jīng)成為了未來汽車的發(fā)展方向。
叫好不叫座
然而“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是曲折的”,作為一種全新事物除了鼓勵,我們不免又帶有一絲安慰和憂慮。
近年來,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,政府已連續(xù)出臺補貼政策。
2009年2月,國家出臺的《節(jié)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》給予純電動車高達6萬元/輛的補貼;2010年6月,財政部、國家發(fā)改委和工信部聯(lián)合發(fā)文指出,對國產(chǎn)新能源車按3000元/千瓦時給予補助,試點期限為2010年—2012年,與此同時,各地也試圖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有所建樹。
然而政策很熱,市場卻很冷。據(jù)統(tǒng)計2012年,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1.2萬輛,而全年新車銷量為1800多萬輛,只占總銷量的0.7%。加上2011年的8159輛,兩年僅賣出2萬多輛,離此前提出的到2015年累計銷量目標50萬輛還差將近48萬輛。
來自科技部的信息顯示,目前我國25個試點城市示范推廣各類節(jié)能與新能源汽車共計2.74萬輛。其中公共服務領域2.3萬輛(包括客車、出租車及一些政府用車),私人領域僅為0.44萬輛。在有些城市,電動車的私人購買數(shù)量甚至是零。
充電難制約電動車推廣
除非現(xiàn)在汽油沒有了,全世界到處都是充電樁,而且能夠很快充電,這樣問題就解決了。現(xiàn)在還需要業(yè)界共同努力,提出可市場化的解決方案,一步一步走向。
汽車不能完全依賴汽、柴油,它還要依賴天然氣、液化氣甚至電力等等。目前來講,推廣可能性較大的就是電動汽車、油電混合車以及甲醇汽車。但受技術有待突破和成本較高這兩大問題所困擾,預計再過三到五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突破瓶頸。
設施不完善是阻礙純電動車推廣的最大問題。充電問題已超越電池,成為新能源汽車發(fā)展的頭號障礙。
新能源汽車推廣“任重而道遠”
第一個方向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,既可以加油,也可以充電。在家里充一個晚上,出去可能可以開五六十公里,電用完以后就用油。
第二個方向是短程城市型純電動車。如果在一個城市區(qū)域里,100公里之內(nèi)有固定充電樁,就可以使用這種短程的城市型純電動汽車。
第三個方向是安裝燃料電池的電動車,通過燃燒氫氣提供動力。氫氣反應后變成水,減少了對環(huán)境的壓力。
